智育形塑出來的成就
往往讓人忘了人生最美的人情世故
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、感情和貼心
家不止是名位的聚所
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
彼此牽掛的愛
我不知道
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?
但幸福在我看來
越來越簡單了:
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
多看一眼
靜靜的看他一眼
無論如何
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
愛是一粒種籽
種下去,就有機會結出果實
愛藏於生活之中
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
只是因為太淡
常常被忘了而已
愛的傳承
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
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
當兒女成長時,投資愛
我們年老時,就可以提領關懷
從現在起
努力累積、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
不管是對父母、對孩子
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
別再錯過
教育如果什麼都教,但不教愛;什麼都會,只有孝順父母不會
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,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?
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,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
真正優質的教育,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,仍懂得反哺之恩
而非一飛沖天,消失在無垠的天際
懂愛、用心、有情的孩子
心中永遠灑滿陽光,懂得把愛分享、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
【深情小語】
l 投資金錢的人,兒女頂多理性地還我們金錢,打電話未必噓寒問暖,只是確認零用金收到否?投資時間於兒女身上的人,得到的卻是感性的美好時光,有人惦記健康,關心生活,抽空陪他旅行。
l 我們老愛說,長大再說,有錢再說,老了再說……但到了那時什麼也不必說了。很多事,現在不做,以後是不會做的。很慶幸,孩子還小,我還不老時,一起做過很多事,這才是真福氣。
l 親子之間無從避免的,一定會有黃金交錯,目迎目送,通往不同的方向,最美的方式是給彼此「掌聲」。人生的動能來自掌聲,掌聲越大,人就大步前行,孩子需要這樣的送行方式,引領他通往快樂天堂。
l 從孩子離開家門的那一刻起,到抵達目的地之前,沒有一個父母會缷下掛念。我也一度不明白,以為父母很囉唆;等我當了父母之後,終於明白:那是愛,無法言喻;那是本能,無可取代。
l 十八歲是親子之間的交叉點,無可回返,即使百般不願意,也得放手讓孩子單飛了。抓太緊,他們只會依賴,無法自由揮灑;越是限制,孩子越是飛不高。十八歲之前,盡可能讓他們有機會行使決定權。因為放手,才有望得到放心。
l 人是從依賴到獨立,我們卻常把孩子從獨立教成依賴。當孩子需要我們,我們忙得不可開交,經常不在,讓孩子留在安親班;當我們需要孩子,換成他們很忙,沒空,不在,我們順理成章住進養老院。
~文章引用於作家游乾桂部落格~